
曾經一起共事的 IT 同事終於辭職了。離開前我們相約到大角咀的 Fragrant Kitchen 一起吃西式午餐。
我坐在餐廳看著印有 A 至 J 餐的菜單。除了一直不吃的牛、蝦和蟹外,我是不想吃澱粉質。然後發現剩下來的只有 E 餐的燒汁豬仔骨配薯菜。最後我點了 E 餐加意大利沙律,同事點了西蘭花忌廉湯和安格斯肉眼扒伴紅酒。
同事說在下一份工開始前會到大阪、京都旅行。說起旅行我就變得多話了。我跟他說起西葡之旅,卻找不到最想看的 Dali 和 Picasso 的名畫。我跟他說喜歡現代藝術 Modern Art,尤其是超現實主義 Surrealism。
「什麼是 Surrealism?」
「Surrealism 其實並不是故意非真實,而是代表比現實更多,甚至去超越現實。Surreal 的 sur 有超越的意思。」
「你是說 Picasso 那些多面分割的畫作嗎?」他試著問。
「類似啦。」
「那看似小學生的作品似的,也許我會畫得比他好。我真的無法理解。」
「立體主義算是一種突破。」我笑說。「是想表達畫作不只是二度空間的刻板,也可以透過多面體去表達三度空間的真實景象。」
「什麼三度空間,坦白說我覺得很垃圾!」他說。「我還是比較喜歡 classic。」
「其實 Dali 和 Picasso 並不是我的至愛。最喜歡的還是 Magritte。」
「中文名是什麼?」
「嗯,好像是馬... 什麼吧。英文名是 Magritte。M-a-g-r-i-t-t-e。」我把英文名字串出來給他聽。
同事用 iPhone 立即上網,很快便找到了 Magritte 的畫作。
「啊,原來是他。我也有朋友很喜歡他的畫作。想不到你如此 artistic。」
René Magritte 生於 1898 年,是比利時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。明顯的符號語言是他的個人風格。他的作品像夢又像詩,甚至有著帶人飛進未來的感覺。當年我偶爾發現了 Magritte 的畫《庇里牛斯山的城堡 ﹝The Castle in the Pyrenees﹞》,不久就對他的作品情有所鍾。總有種感覺,宮崎駿在製作動畫《天空之城》時也可能是參考過 Magritte 的作品的。
Magritte 沒有像 Dali 和 Picasso 一樣幸運被人賞識,作品即使有玩味成份也能賣得好價錢。相反地,他的作品反映著內心情緒,深沉而有意思。
他 14 歲那年,一直有自殺傾向的母親投河自盡。母親浮屍時被衣飾覆蓋著臉部的畫面使他印象深刻,令他變成一個焦慮不安、悲觀、憂鬱的問題少年,亦影響了他於 1928-29 年間的作品。《戀人﹝The Lovers﹞》所畫的就是被衣布覆蓋著臉孔的情侶,連面前的也無法看見。

《戈爾孔達﹝Golconda﹞》所指的是印度的廢城 Golconda。那個城一直下著大雨。穿著紳士服戴黑帽子的男人正是 Magritte 平日的形象。

《形象的叛逆﹝The Treachery of Images﹞》是最有代表性的畫作。「Ceci n'est pas une pipe」是法文,意思是 This is not a pipe。Magritte 想說的是大家看到的並不是真正的煙斗,它只是一個圖畫一個表象。如果偏要說 This is a pipe,反而是在說謊話。

對於不少人來說,藝術是種「很高深」的東西。因為站在作品前他們根本看不懂在做什麼。
並不是說每個人都要對藝術有興趣。然而,現在的社會都在要求創意思維,藝術正是一個讓人可以跳出既定框框的工具。對我而言,藝術也分層次,不應只是曲高和寡。好的作品可以大眾化一點,能夠跟生活經驗連繫,讓觀賞者較容易代入明白所表達的概念;又或者加入互動的原素,讓觀賞者有機會一同參與創作,這樣的作品會更容易觸動人心和有意義。
在 Tate Liverpool 的網站知道了令人興奮的消息:在利物浦有 Magritte 的展覽。可惜展期只是到 10 月 16 日為止。唯有將來去旅行時到比利時一趟吧。
Tate Liverpool
Albert Dock, Liverpool, L3 4BB
Exhibition Period: 24.06.2011 - 16.10.2011
寄語
將來的會是怎麼樣?
除了畫畫,其他的不敢想得太多
26.08.2011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